成日買錯護膚品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?!
與其盲目試產品,不如了解這些美容產品的成分,知道那些是對皮膚安全,那些是致敏、影響內分泌及有致癌風險。
在香港,化妝及護膚品的成分監管遠遠不如對食物添加劑的監管。世界上對化妝及護膚品成分監管最嚴格的,要數歐盟的了。
因此,既然政府未做,我們作為用家,有些功課要靠自己做呀!
內容目錄
文章重點:
- 原來呢堆產品都需要留意!
- 8種化妝及護膚品的問題成分
- 5個推薦護膚品成分網
- 3個推薦護膚品成分app
文章所有資料來源自各大護膚品成分網、歐盟Cosing、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及新聞報道。
原來呢堆產品都需要留意!

護膚品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均為美容產品。
不知為何會皮膚敏感?專家非常清楚,其實大部分的皮膚敏感,跟我們經常接觸美容產品的化學成分有很大關系!
根據歐盟及美國對美容產品的定義,以下這產品,我們都要留意。
歐盟對美容產品定義
歐盟理事會這樣定義美容產品:
任何物質或製劑,會在使用時接觸到人體表面多個部位,例如表皮、毛髮、指甲、嘴唇及外生殖器官、或口腔及牙齒。使用目的是為了清潔、使其散發香味、改變外觀、消除體味或保護該部位或令該部位保持良好狀態。
以下產品均符合以上定義:
- 用於皮膚的乳劑、乳霜、啫哩及油(用於手、面部及腳)
- 面膜(不包括換膚產品)
- 有色底霜,包括液體、膚、粉餅
- 化妝碎粉、爽身粉、衛生用粉末等
- 肥皂、香體皂
- 香水、花露水及古龍水
- 淋浴劑(浴鹽、淋浴啫喱等)
- 脫毛劑
- 香體劑及止汗劑
- 護髮用品:洗髮用品、護髮用品、美髮用品、染髮劑、電髮用品、定型劑
- 剃鬚用品
- 唇部產品
- 牙齒及口腔護理用品
- 指甲護理及化妝用品
- 防曬用品
- 有色防曬用品
- 美白產品
- 抗皺產品
美國對美容產品定義
美國食物及化妝品管理條例列明:
美容產品定義為揉擦、沖洗和噴灑在人體任何一部分等東西,能對人體進行清潔、美化,以改善漂亮程度及外觀;任何被製成以上所述東西的成分,但不包括肥皂。
但美國對化妝品及護膚品監管不如對食物及藥物般嚴格,因此我較推薦用歐盟的標準。
8 種化妝及護膚品的問題成分
廠商有時為了其標榜的產品成效,而加入一些添加劑,例如防腐劑、酒精、柔軟劑、香料等等。
當中有些成分可能會引起粉刺、皮膚過敏,有些文獻指出某些添加物會影響內分泌及有致癌風險。 作為消費者,一定要多加留意。
用歐盟及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的標準,這些添加物在安全劑量下,對人體無害。
很多專家都講,使用單一隻產品,對人體當然無害,但如果我們用的產品都含有這些化學物,全部加起來,再加上長期使用,對人體還是有影響的。
所以選產品之前,可以的話,避一避以下的成分吧!多用無益!
1. 防腐劑: 對羥基苯甲酸酯 Parabens

- Methylparaben
- Propylparaben
- Butyl Paraben
- Ethyl Paraben
- Isopropyparaben
等等。。。
表1: 常用Paraben列表

*✔️號愈多代表愈高風險
*EWG’s Skin Deep 分數愈高代表成分較危險
Parabens 是護膚品及化妝品經常都添加的防腐劑,用於對抗真菌。Parabens的安全性一直被受爭議,有研究指出Paraben會令皮膚過敏,或影響女性賀爾蒙,引致癌細胞繁殖。
事實上,對防腐劑劑量有嚴格把關的歐盟,都有清楚列明Parabens的最大淮許劑量。
如果在安全劑量內,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。(要留意產品成分標簽上的成分排序)
而如果你用的產品大多都含有parabens,還是有一定風險,建議選用不含parabens的護膚品。
2. 酒精

- Alcohol
- Denatured Alcohol
酒精Alcohol通會用作溶劑,而變性酒精Denatured Alcohol同是溶劑,但它是經過特殊處理的酒精,不能飲用。
它們揮發性強,會令人感到清爽,但同時會容易刺激皮膚,長期使用會令皮膚暗淡無光澤。
常用於各種保濕、化妝及卸妝產品。
成上有寫Cetyl alcohol、stearyl alcohol、Benzyl alcohol等等並不是酒精,有alcohol字眼不等如是酒精。
3. 滑石粉 Talc/Talcum/Talc Powder

滑石粉質感柔滑及有吸油作用,常用於化妝品如粉餅、眼影、胭脂及碎粉當中。
根據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,滑石粉在安全使用下是安全的。但FDA的
純淨的滑石粉本身並無致癌性,是被石棉污梁才才有致癌風險。而大部分護膚及化妝品都沒有受嚴格規答,因此消費者很難知道有沒有用到受污染的滑石粉。
沒有被石棉污染的滑石粉是安全的,少量使用對身體無害,但吸入過量滑石粉會產生過敏,呼吸道不適,嚴重會感噁心及肚瀉。
3. 礦物油 Mineral Oil

- Petrolatum
- Paraffin
礦物油可以隔絕水分蒸發同時阻止有害物質接觸皮膚,因此可以高度鎖水,被廣泛使用於護膚品、唇膏中。
礦物油是從石油提楝出來,但提取過程做不足的話,毒物有機會殘留,而刺激皮膚。
對於油性、黑頭粉刺、毛孔粗大、暗瘡性皮膚的人士,會更易堵塞毛孔。
5. 香料

- Parfum
- Fragrance
如果廠商添加過多香料,有機會造成皮膚過敏及刺激。留意產品成分標簽的成分排列次序,正常香料最好放在成分列表最後。
6. 起泡劑: Sodium Lauryl Sylfate

SLS為起泡劑,多用於個人清潔用品,例如洗面乳、洗頭水等等。CIR (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)報告中,顯示SLS會引起皮膚及眼周圍刺激。
7. 甲醛及甲醛釋放物 Formaldehyde and formaldehyde releasing ingredients
甲醛釋放物:
- Bronopol
- 5-bromo-5-nitro-1,3-dioxane
- Diazolidinyl urea
- DMDM hydantoin
- Imidazolidinyl urea
- Sodium hydroxymethyglcinate
- Quaternium-15
甲醛是用作防腐劑,常用於卸妝、指甲油、卸甲油產品、清洗用品。甲醛揮發性高,會刺激皮膚、眼部及呼吸系统。

8. Methylisothiazolinone (MIT)
常用作防腐劑,高致敏性,會刺激皮膚、眼部及呼吸系统。

5個護膚品成分網推薦
1. CosDNA(中英)
台灣的護膚品成分網站,由網友自行上載產品資料。

優點:
- 有大部分護膚品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成分列表
- -有單一成分搜索及提供該成分的資料
- -成分列表會顯示成分的致粉刺性、刺激性及安心度
- -產品種類多,較齊全
- -支援繁體、簡體、英文及日文


缺點:
- 產品資料由網友上載,要自己自行驗證產品成分表
- 單一成分搜索的資料也需要另外再驗證真確性
2. Cosmetics Info (英)
美國的護膚品成分網站。

優點:
- 大部分護膚及化妝品用到的成分都有仔細說明,包括該成分的用途,安全性、FDA的對該成分的說明
- 以產品類型分類,每一類都會標示產品的常見成分
- 教導消費者如何判斷護膚及化妝品的安全性
- 資料來自美國食身及藥身管理局FDA,可信性高

缺點:
- 只支援英文
- 沒有產品及品牌搜尋
3. Cosing (英)
Cosing是歐盟委員會(European Commission)發佈的歐盟化妝品法規。

優點:
- 官方資料,歐盟標準,100%可信性
- 每隻成分的最高劑量
- 資料updated
- 包含成分的延申資料

缺點:
- 只支援英文
- 沒有產品或品牌搜尋
- 沒有詳細的成分說明
4. Cosmetic Analysis (英)
Cosmetic Analysis 是一個德國皮膚健康組織(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kin Health)成立的網站、提供約30000個產品成分資訊。

優點:
- 能依品牌名字、產品名字及成分進行搜索
- 很多品牌都有,包括日本及韓國的
- 每一隻成分都有研究及參考文章的說明,提高可信性
- 每隻成分都根據其特性而有相應的推薦指數
- 每隻成分解說及排版都清晰及著重使用者體驗


缺點:
- 只支援英文及德文
- 有些產品及小眾品牌沒有資料
- 有些研究資料需要成為付費會員才能閱讀
5. EWG’s Skin Deep(英)
一個專為消費者而設的美國護膚品成分網站,提供約70000個產品及9000種成分資訊。

優點:
- 有些成分未經美國FDA進行安全研究的成分,在Skip Deep中,會有詳細解釋
- 成立EWG VERIFIED™標簽,產品成分乎合其嚴格標準將獲得該標簽,提高消費者信心
- 能依品牌名字、產品名字及成分進行搜索
- 很多品牌都有,包括日本及韓國的
- 網站跟據毒性及規管的資料庫、政府及健康中心評估及科研去評估成分的安全性
- 跟據資料充足度,每隻成分都有評分,及該成分的可能副作用



缺點:
- 只支援英文
- 有些產品及小眾品牌沒有資料
6. SkinCarisma
美國護膚品成分網站,由一班有不同皮膚問題,而又試錯過不同產品的人,設立一個網站,幫助消費者挑選合適產品,網站有超過30000個產品成分資料。
優點:
- 有產品成分資料,成分安全性評分,適合那些肌膚類型
- 有用家評價
- 有產品比較
- 資料來源至EWG’s Skin Deep,有可信度


缺點:
- 只支援英文
- 沒有成分的詳細分析
- 產品種類略少
- 有些資料來至CosDNA,可信度又減低
3個護膚品成分app推薦
1. 真我 (簡中)

由安徽焦點基因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設計,提供護膚品、化妝品的成分分析。
優點:
- 有超過200萬的美容產品成分資料,其安全性評分
- 同步內地藥品監管局的成分數據,確保成分資料update及可信
- 有膚質測試,再配合成分分析,會得出一個匹配分數,助你揀選合適產品
- 設有用家分享及評論區
- 有品牌對比功能
缺點:
- 只能用中文搜尋資料
- 產品成分資料不詳細
- 介面只支援簡體中文
2. Think Dirty (英)
由一位美國人創立的護膚品成分app,由於美國對化妝及護膚品成分規管遠不如對食物藥物,為了幫助消費者選擇安全的產品,就創造這個app。

優點:
- 有超過170萬的美容產品成分資料
- 成分資料來自多個政府機構及非牟利組織的官方文件,有可信度
- 每隻成分均有詳細資料並列明參考文章
- 根據這些公開的官分資料為每一隻成分評分,非常清晰
- 有用家使用評論、用家滿意度,對消費者來說更有說服力,減少買錯

缺點:
- 只支援英文
- 有些大眾產品沒有資料
3. 美麗修行 (簡中)
由武漢美之修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設計,提供美容護膚品成分資料。

優點:
- 有200萬個美容產品成分本詢,由KOL解讀成分,以提高說服力
- 有膚質及產品配對
- 有產品評論及分享,提升消費者信心,減少買錯
- 可輸份英文搜尋
- 成分資料有參考文獻

缺點:
- 只支援簡體介面
- 成分資料略嫌簡短
總結
在香港,你可以找到政府對食物添加劑的詳細資料,但護膚品及化妝品的規管明顯不足。
而筆者在做資料搜集時亦發現,雖然少量的添加劑不傷害身體,但專家都會講一句,長期使用過量會引致過敏、作嘔等等症狀。
而我們使用的護膚品、個人護理用品非常多,裡面的添加劑加起來的含量或許有一定危險性。
因此,請盡量避免以上提到的8大問題成分,並善用成分網及app去學習,買美容產品前三思。
買錯一兩件產品都只是浪費了錢,但因為用錯而影響了皮膚,健康,有可能會很難救回,反而可能花費更多的錢。
只可以講,想靚真的不要懶!